21世纪是人口迅速向老龄化迈进的时代。老龄化社会的来袭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正向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在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人口爆炸”中诞生的婴儿,到21世纪又会造成老年人的“人口爆炸”。未富先老,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必将带来劳动供给、社会负担、老年人生活的安置等问题,向我们提出严峻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人口抚养比加速增长。未来一段时间,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 我国已高速进入“四二一”家庭,人口老龄化问题异常严峻,显然,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明天怎么养老?我们怎么养老明天谁养你,答案似乎是唯一的,自己养自己。老无所依,将是大多人的未来。 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如何才能让年迈的自己,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个问题,跟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的社会课题。 报告警告发达国家“有可能面临历史性的养老金危机”,并敦促各国延迟职工退休年龄、奖励在职期间储蓄、调整养老金制度等。这是近三、四十年来西方国家开始流行问责研究。这是由于西方国家政府不断庞大,效率低下,财政不堪重负,社会福利出现危机。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正面临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程度日益加剧的趋势。 中国现状的养老双轨制则是一种制度不公,是在不同社会人群之间形成一道人为的鸿沟。目前,确有不少的公办养老机构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把政府的补贴成了“致命鸦片”,国家每年投入巨大,结果却仍然扶不起来…;公办养老机构享受政府各种福利和优惠,却要和民办机构养老共同竞争,表面看是政策优惠,而实际是政策歧视。这种双重标准行运行的方式影响了公平市场的形成,挤占了民办机构养老的发展空间,如果任其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道路将越走越偏。 目前在一些城市,原本承担“托底”作用的公办养老院,正在自主经营中慢慢变味儿:条件优越的养老资源被“特权”老人争相占用,而普通老人却因挤不进大门晚景凄凉。“托底”变“托富”特权老人抢占,特权福利标准应该降低。可是,贫困老人的成因确实与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度有关。 市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在日渐增长,社会化养老的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被民众所接受。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养老机构资质良莠不齐,目前不少养老机构服务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危机,有关养老院安全状况堪忧、服务水平低劣、甚至虐待老人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 中国敬老养生文化战略研究中心,进行了实地走访,全面并且深入地了解各种养老方式的现状、优缺点及发展前景。纵观近年来的养老项目规模过大,产品缺乏细分,布局不合理等严重问题。一些县、区动辄斥资数十上百亿元,占地上千亩,甚至数千亩的超大型养老园社区,这并不符合中国养老需求。 摸底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在养老领域刮起了一阵“浮夸风”,超高端“养老地产”爆发式的增长。主要以大型地产商、险企目标都盯着“高大上”,收费极其昂贵,非普通百姓能够承受。但其富丽堂皇的设施,对老年人却并不适用和实用,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严重脱离实际,实在是作茧自缚。 研究人员称:对违反常识盲动开发所谓的“健康城、大型养老园区、养老地产”,是无规则、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产业”。说:有的县区借养老为名圈地变相搞房地产开发,无视党纪国法,大搞权钱交易,涉嫌受贿犯罪、违法审批征地,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治理“养老地产”乱象迫在眉睫。 大型地产商、险资违反常识盲动开发的“养老地产”项目,有京津冀大项目占地6000亩地、长三角大项目占地5500亩、珠三角大项目占地7000亩......谁审批的?腐败涉及的金额巨大,成为"窝案"的重灾区。有的地方和部门“一把手”其身不正,部分班子成员未能坚守底线,导致权力运行失范, 缺乏规范标准、制度建设程序,使项目发包沦为权力寻租" 。 当前,在资本助力下养老产业看似蓬勃发展,但由于资本不道德经营不善,养老地产空置率较高。自持经营类养老地产平均空置率一般达到35%以上,其中川渝地区空置率最高,达到47.5%,京津冀和长三角养老地产空置超40%,分别为40.55%、43.10%,珠三角略低,达到36.87%。。。。。。 慎海雄:中央从2013年开始,连续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但有的地方和部门将养老产业异化成了养老地产,搞出一大堆打着养老名义的不伦不类的房地产,与中央发展养老产业的改革要求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这些倾向性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有些党员干部片面理解改革发展,是践行群众路线不深不实造成的。 众所周知,国家级《基地网点民生项目》具有投资回收期长(回报期至少在8年以上)、投资经营利润率低、需要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的特点,但长期以来国内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约新型社会化养老文化业态的形成。 国家级《基地网点民生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展现“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 中国夕博会精彩聚焦!会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夕阳红”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会议决定,以《基地网点民生项目》的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核心,为全国社会化养老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将逐步在全国推广,分步实施、确保试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