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 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 的大局。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 (二)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 (三)多头管理、体制分散 ; 失业保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产生影响; (六)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急待出台社会保障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二)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三)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五)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 社会保障包括了以下几个必备要素: 第一,依法建立。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法制规范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第二,突出以人为本。它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 第三,具有经济福利性。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因有政府、雇主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分担责任,受益者的所得要大于所费。 第四,属于社会化行为。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保障的实施人物,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 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解决的是国民遭遇生活困难时的经济来源问题。 服务保障。即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来满足国民对个人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如敬老、康复、儿童服务等。 精神保障。除了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需求外,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还离不开相应的情感保障,即精神慰藉也是人的正常、健康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生活在道德中的人不知道有道德保障系统,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社会保障还日益承担需要者提供精神保障的责任。当然,精神保障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它突出地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人性化要求,从而属于更高层次的保障。社会保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党和国家重要制度安排。 北大李玲教授这段讲话,关于医疗改革和医患矛盾等……精准到位,为国尽力,为社会尽力。中夕网有个新建议:只要每个人年缴纳550元“社会医疗保障费”满三年,就可享受全民免费医疗,盼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文章来源:中国敬老养生文化战略研究中心 作者--陈庚申
|